“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这句诗出自他的《偶题》,短短十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民生疾苦以及个人的人生际遇等。而这首《偶题》中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可以说是他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的凝练表达。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他自身也历经坎坷,仕途不顺,四处漂泊流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批判等诸多复杂的情感。这句诗也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诞生的,它体现了杜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对文章价值以及创作甘苦的独特认知。
具体而言,“文章千古事”体现了文学作品的永恒性。古往今来,优秀的文章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传颂、研究。比如先秦时期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这些古老的歌谣,有的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爱情婚姻,有的则是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讽刺。即便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洗礼,它们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其价值不可估量。再如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以生动的文字记录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史学巨著,更是文学典范,后世众多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营养,其影响力贯穿古今,这便是“文章千古事”的生动例证。
“得失寸心知”则着重强调了创作者自身的感受与体验。每一篇好文章的创作过程都是艰辛的,从构思立意到遣词造句,从谋篇布局到反复修改,作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而最终这篇文章能否得到他人的认可、流传于世,往往有着诸多不可控的因素。有时候,一篇文章可能在当世并不被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被发掘出极高的价值;有时候,尽管作者自认为倾尽心血之作,却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广泛传播。所以,其中的得与失,只有创作者本人心里最为清楚。就像陶渊明,他在东晋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选择归隐田园,写下了许多清新自然的田园诗。在当时,他的诗歌或许并未像同时代的一些士大夫作品那样备受推崇,但如今看来,其作品所展现出的对自然、对人性本真的追求以及对官场黑暗的超脱态度,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而这其中的创作甘苦与收获,也只有陶渊明自己能深切体会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十个字,既涵盖了文学创作的普遍意义和长远价值,又揭示了创作者个体在其中的独特心路历程。它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要以虔诚之心对待文学事业,不在乎一时的得失荣辱,用心去创作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让文字的力量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不息。
推荐阅读》标签: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谁写的